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8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5篇
财政金融   15篇
工业经济   121篇
计划管理   729篇
经济学   994篇
综合类   124篇
运输经济   30篇
旅游经济   44篇
贸易经济   80篇
农业经济   480篇
经济概况   14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8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323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从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及生态发展状况等4个方面构建包括20个指标在内的评价体系,基于2007—2017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熵权法对湖南省乡村建设水平进行定量化测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乡村建设对乡村景观影响的利弊。[结果]湖南省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分值呈现显著的递增趋势,由2007年的0177提高到2017年的0692。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生活质量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均明显提升,但生态发展状况波动较大,虽近年来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仍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景观的规划提供了经济支持,改善了乡村景观基本硬件设施条件,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乡村景观的形式内容,推动了乡村景观的建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生态系统平衡的破坏和对乡村景观的蚕食。[结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遵循生态理论,充分体现地域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乡村景观规划对推动新农村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2.
近年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其核心要义是生态文明建设。楠溪江面临着"守着金饭碗却没饭吃"的尴尬局面,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中,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便成了重点和难点。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旨在提高楠溪江的发展效益和质量,以期能为其走出"两山"困境、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3.
以解决岩石园“如何设计”“为何设计”的问题入 手,通过分析国内外知名岩石园,从而得到当前岩石园规划设计 依据的类型,确定以高山生境特征作为设计依据。但高山生境在 城市中无法完全复制,因此仅以模仿其景观风貌特点作为设计依 据。以中国高山生境为例,通过对生长的高山植被景观风貌进行 提炼,得到高山植被外观风貌构建模式图;结合外观风貌特点, 提取高山植被景观元素特点和设计要点,通过植物种类替换,构 建出岩石园基于高山生境特征的植物造景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94.
黄浦江两岸地区正在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空间, 如何便捷、多样地抵达滨江公共空间是其规划设计和建设实施 的重要评价指标。将该评价指标定义为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指居民利用滨江公共交通系统(常规公交)抵达滨江公共空间的 便捷性和多样性程度。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虹口区和徐 汇区的滨江公共空间为例,构建了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模型,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与计算机编程语言(Python)对现 状可达性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并提出优化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的算法和策略,以期更好地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可达性。  相似文献   
95.
世界遗产标准vii是UNESCO用以评价遗产地审美 价值的重要准则,由标准iii演化而来,从文化与自然美的混 合评价转向了仅对自然美学特征评价。选取以标准vii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145处项目(1978—2017年),通过扎根理论 及分析,总结其运用特征、演化趋势和动因考辨。研究发现: 1)地区层面,不同地区运用标准vii所关注的审美价值具有差 异,如非洲关注色彩美学,欧洲和北美强调风景特质组合,亚 太地区重视强烈的自然文化关联、动态变化和组合关系,南美 和加勒比地区注重审美体验;2)词频运用层面,标准vii在各 地区的词频运用差异显著,各地区使用词频最高的为关于美的 “形容词”,除欧洲之外,其余地区代表“之最”特点的词频 次之;3)评价要点层面,欧洲和北美的风景特质评价具有很 强的特点与范式。最后解析了标准vii运用趋势与18世纪以来 的美学思想演变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标准vii的全球普世价值 与地区价值认知以及标准vii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
在通常的风景园林书籍中,未曾明确将人及其活动列入景观设计的要素。喜欢观看他人及被人观看是人的本性之一。明确提出并论述应将人及其活动列入景观及景观设计之要素的必要性。在风景园林等景观场所的规划设计中,将人及其活动作为景观要素之一加以考虑,必将进一步拓宽景观规划设计的视野,增加其维度,有助于提升景观设计的水平,使所设计的景观更加人性化,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留住乡愁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7.
基于卡普兰复愈性环境理论,运用脑机接口设备、智能腕带传感器等无线生理指标检测技术,测试大学生被试人群在沉浸式虚拟现实(VR)情境下,对4种复愈性环境及城市环境在注意力恢复和压力减轻方面的反应及其作用强度,获得被试在不同环境中脑电、心率、肌电的客观生理数据。采用非参数统计方法R语言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数被试在复愈性环境中较城市环境表现出更好的注意力恢复效果。其中具有逃离性和迷人性特征的自然环境,复愈效果最为明显;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观赏城市环境图片也具有一定的复愈效果。  相似文献   
98.
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与其体力活动水平和健康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且严重依赖绿地自身及周边建成环境。针对既有研究多集中于可达性分析的局限性,从可达性和吸引力双重视角出发,结合大连市老年人绿地活动调查数据,深入探究建成环境与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的统计学关联性。研究发现:与空间临近性相比,绿地实际可达性对老年人活动的影响更为显著;不同绿地类型影响老年人的使用频率,社区公园和游园是高频体力活动的重要场所;此外,高品质的绿地环境、与居住用地相混合、临近生活性街道,以及周边多样化网点布局,均可正向调节老年人绿地使用频率。为营造老年友好型绿地,从空间配置、场所塑造、路径可达和功能诱发4个方面,提出结构化的建成环境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9.
现有的BIM应用软件提供的乔木模型多为RPC或高 精度3D模型等3D CAD类型。这些模型着重于表达美感或进 行展示,无法反映根系情况。虽然可能包含一定附加属性,但 表达乔木生长和空间需求的功能有限。因而,冲突检查、工序 调度等BIM的优势功能无从应用。风景园林实践领域已就此问 题开始构建自己的模型库,但能够准确反映现状树木真实尺寸 体量,以及现状树木和规划树木未来空间需求的模型仍未广泛 出现。提出一种基于树冠、树干和根系构型与生长功能的实体/ 网面封装建模方法构建BIM乔木模型。模型形态通过一组参数 调整,并根据树龄和反映环境限制因子的值来反映其变化。所 包含的数据和参数数量随后期设计阶段所需的LoD(详细层级) 及专业实践的具体要求而增加。该模型可以与提供本地区内外 苗木商品信息的植物数据库连接使用。  相似文献   
100.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process of searching and inventorying of relict - so-called pre-industrial landscape - in Moravia (approximately 1/3 of the territory in the east of the Czech Republic). So far, during the inventory of pre-industrial landscape segments in Moravia, around 1,500 land use mosaic areas have been registered, surviving without significant changes since the completion of maps of the so-called stable cadastre realized in the 1830s to the present. Each of these areas with a steady mosaic has been supplemented with substantial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geodatabase analysis of segments of the pre-industrial landscape concerning the sea elevation and morphology of the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though numerous parts of stable ancient landscapes have been preserved at higher altitudes, they reach larger separate areas and larger aggregate areas at lower altitudes with more fertile soils. Hypotheses attempting to explain this territorial disparity are also presented in the text of the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